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
6月3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听取了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总结了近三年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分析查找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加强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会议认为,近年来,特别是党委九届六次全会专题研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徐州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振兴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举措,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了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2人,省特聘教授3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 。2011年、2012年分别有6人入选“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2012年、2013年引进和培养博士教师近百名。近日,4位教授入选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进入公示;7位教授获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博士生导师增至19人。
会议指出,当前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及问题有:一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难度大,学校至今在国家级人才项目上没有实现突破;二是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亟需进一步改善;三是学科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四是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博士化”。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通过引培并举,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博士,特别是优秀博士,迅速提高教师队伍博士化比例;另一方面要用政策支持激励年轻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逐步推行45岁以下教师申报晋升教授(含专职科研研究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半年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以此促进广大教师主动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二是推进“国际化”。修订职称晋升条件注重教师的海外研修经历。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等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出国(境)研修。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公派和自选相结合,制定学校层面的选派留学办法,完善出国人员的选拔与管理措施,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增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培养的有效性,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积极开辟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海外研修基地。学校已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签订合作协议,争取每年选派一批教师赴美培训。三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二级学院(系)和学科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举措,发挥政策倒逼机制的作用,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一线教学需要出发,引进优秀人才,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真正把人才工作做实做好,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健全工作机构。成立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专家委员会,发挥教授、专家的智囊作用,建立人才引进良好机制。积极尝试在海外建立人才工作站(点),加强与驻外使领馆联系沟通,广泛寻求支持、帮助,在海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出实招、求实效。
会议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最根本的是要有优良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和保证。要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强化人才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决定性地位,进一步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相关部门要不断查找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适时调整政策举措,逐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强化考核。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从人事安置、后勤服务、经费保障等多方面为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创造条件。结合岗位设置及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实行校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负责的二级管理体制。学校加强在政策、计划、经费落实上对院(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二级学院(系)、学科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实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与聘用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广大教师把握政策导向,更加积极努力,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开创学校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团结奋进的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