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国际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权威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学会官方杂志 Biological Psychiatry (医学1区,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1区,2017 影响因子:11.9)在线发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曹君利课题组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Ming-Hu Han(韩明虎)教授实验室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Alpha1 and beta3 adrenergic receptor-mediated mesolimbic homeostatic plasticity confers resilience to social stress in susceptible mice。
抑郁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难治性精神疾病,传统药物通过对抗发病(易感)机制发挥作用,但对约1/3的患者没有作用(难治性抑郁症)。同时,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措施近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实质性的更新。事实上,大部分人经历严重的社会应激后并不表现出抑郁症状,这一现象称为抑郁非易感。促进非易感机制可能是区别于传统抗抑郁药物的一种潜在的抑郁症治疗策略。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曹君利教授课题组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Ming-Hu Han实验室以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为切入点,综合利用在体和离体投射特异性电生理记录、光遗传学、投射特异性基因分析、神经药理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在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上,系统阐明了:慢性社交挫败应激之后,抑郁非易感动物蓝斑核投射到腹侧被盖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放电增加,兴奋性升高;在抑郁易感动物通过光遗传学技术人为激活这些投射特异性的神经元可以发挥强大的抗抑郁效果;进一步的细胞学研究发现光遗传学干预是通过重建腹侧被盖区-伏隔核投射特异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内在稳态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另外,通过投射特异性和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基因分析技术,他们还发现腹侧被盖区-伏隔核投射特异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上表达更多的alpha1和beta3去甲肾上腺素受体。通过药理学手段激活这些受体同样可以发挥强大的抗抑郁作用,这一作用也是通过重建腹侧被盖区-伏隔核投射特异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内在稳态实现的。该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基于蓝斑核-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的抑郁症非易感神经环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抑郁症治疗理念,为开发基于这一理念的抗抑郁策略/药物提供了神经环路和受体靶点。
该研究是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张红星博士在曹君利教授和Ming-Hu Han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一项多中心国际合作的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 Eric Nestler 实验室、Scott Russo实验室、Stephen Salten实验室以及洛克菲勒大学Jeffrey Friedman实验室和普林斯顿Alexander Nectow实验室给予诸多帮助。该研究得到美国NI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江苏省生物学优势学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