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州医科大学信息公开网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 校园新闻

    我校急救团队及时救护 高铁患者转危为安

    来源:急救与救援医学系 作者:文/张才溢 赵宁军 图/陆文春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09:10点击:10

    近日,我校急救与救援医学系专家团队20余人在结束中国 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会议后,乘坐G1836次高铁由成都返回徐州。途中,在火车接近绵阳站时,广播中传来“紧急通知:9节车厢有患者突发疾病,请车上的医生尽快到9号车厢救助”。

    我校专家团队听到广播后,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使命感,来不及思考和讨论,仅仅经过领队赵宁军主任与王厚清主任眼神交流后,领队一声“走”,大家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资料同时起身准备赶赴现场。赵宁军(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王厚清(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陈可(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和张才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以冲刺速度从12车厢第一时间赶到,花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胡燕(心理学副教授)和陈姗珊(护士长)等专家随后赶到,组成了临时的紧急救治团队。

    几位专家到场后,向家属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家属介绍患者因心脏疾病住院刚出院不久, 现突发心慌、不省人事、尿失禁,专家看到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冷汗。大家来不及口头分工,而是驾轻就熟地、默契展开救治:赵宁军主任负责询问病史、了解随身携带药物;王厚清主任将患者平卧、行体格检查、判断病情;花嵘主任、陈可医师负责协调高铁上医疗措施和设备;张才溢博士负责疏导围观的旅客、保障救治秩序;两位护士长负责监护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胡燕副教授平复患者家属情绪。根据病史、表现和相关的体格检查,专家们一致考虑患者目前应为“心源性晕厥”,可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恶性心律失常所致,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其猝死风险极高。专家团队告知家属病情的风险,同时建议患者家属应立即在绵阳站下车救治。但患者家属拒绝中途下车,要求继续观察病情再决定。鉴于此情况,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专家团迅速制定紧急处理措施:考虑患者目前的猝死风险较大,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且患者已经出现了情绪焦虑、紧张,应首先给予药物对症支持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胡燕副教授、张才溢博士立即给予心理支持干预,患者的焦虑情绪慢慢得到缓解。其他几位主任则轮流在现场陪伴患者,定时查看患者的表现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有效处置。就这样,我们的专家团队,用爱心和行动守护在这名患者的身边,直到患者到达目的地西安站,护送患者安全下车,并给予患者相关的治疗意见和建议。家属满含热泪的表示“非常感谢徐州医科大学的急救团队,不仅有医学专家,还有护理专家和心理专家;我们也是因为幸运地碰到你们这么强大的、专业的急救队伍,才有足够的信心抵达目的地;你们对生命如此尊重的态度和这种敬业的精神、无私的爱心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也让我们终生难忘”。

    我校于2000年国内率先在麻醉学专业中创办了急救专业方向;2012年成立独立了二级教学院系“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这是国内唯一成建制的急救医学教育教学单位;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临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特色优势,拥有一支临床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专家团队,已经为国家培养了497名本科生、103名硕士研究生,他们中的80%以上分布在我国各省市三级以上医院;该团队多次圆满完成国家或省内重大灾害或灾难的紧急救援任务;长期坚持深入社区、乡村、高校等开展“大爱急救 ‘救’在身边”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高度赞誉。

    截至发稿前,患者随访恢复良好,患者家属发来感谢信一再表示感谢!

     

信息公开办公室

受理部门:信息公开办公室 (挂靠校长办公室)
办公时间:8:30-11:30、13:30-16:30
联系电话:0516-83262017
传真号码:0516-83262014
电子邮箱:xb@xzhmu.edu.cn
办公地址:徐州市铜山路209号 - 徐州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
邮政编码:221004

信息公开监督办公室

受理部门:信息公开监督办公室 (挂靠监察处)
办公时间:8:30-11:30、13:30-16:30
联系电话:0516-83262246
传真号码:0516-83262246
电子邮箱:xzhmujw@163.com
办公地址:徐州市铜山路209号 - 徐州医科大学监察处
邮政编码:221004

新媒体平台